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,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。請重新載入頁面。立即重新載入
查看更多「香港好去處」精彩內容
科技的發達令人類試圖掌控一切,卻忘了我們與所有動植物共享地球。隨著城市急速擴張,與我們共享空間的動物被迫不斷適應變幻莫測的環境,學習在「都市」中與人類共存。南豐集團旗艦地標AIRSIDE旗下的GATE33藝文館一直致力透過藝術及文化展覽連結社區保育,啟發公眾對永續大自然生態的認知及理解。今個聖誕,GATE33再度與本地非牟利機構ALAN(Artists Who Love Animals and Nature)攜手呈獻極具意義的物種共融藝文項目,於2025年12月12日起至3月3日呈獻《人野共樂園》(Wild Togetherland)互動藝術展覽,透過充滿玩味的互動作品,化身動物視角,親身經歷牠們在都市中的挑戰。從理解其獨特性到反思「尊重他者性」,開啟平等共存的新視野。
由香港、日本及意大利的藝術家共同創作 以「都市叢林」為背景的奇幻動物派對
《人野共樂園》由GATE33藝文館及ALAN(ARTIST who LOVES ANIMALS and NATURE)項目總監Anita Lam與策展人Match Chen(KaCaMa)攜手創作,匯聚來自香港、日本及意大利的藝術家建構人類與動物的平衡生活空間,憑藉充滿玩味的多媒體互動藝術創作,以「都市叢林」為背景,創造一個幽默的人野共樂園。
AIRSIDE GATE33《人野共樂園》互動藝術展覽
展覽日期:2025年12月12日至2026年3月3日
展覽時間:周一至周四中午12時至晚上8時、周五至周日上午11時至晚上9時
展覽地點:AIRSIDE GATE33藝文館(SHOP 312)
六大互動展區 野生動物藝術主題以「牠」出發
《人野共樂園》於GATE33藝文館打造七大互動展區,帶領觀眾從都市動物的視角出發,親身體驗其困境。展覽以趣味遊戲呈現物種間的衝突,揭示人類單方面制定的規則,從而為沉默的動物鄰居發聲,開啟對共存的多元反思。
《我的尾巴生成器》Chair that Grows a Tail
第一章:成為樂園的居民(Becoming a Wildlife Resident)
在展覽入口擺放了來自日本神奈川設計團隊Sino Inc.帶來以全新內容登場的《我的尾巴生成器》為《人野共樂園》揭開序幕,邀請你成為樂園居民。坐下來將獲得從椅背隨機生成的尾巴,包括毛茸茸狐狸尾、響尾蛇、白鴿、猴子等世界各地於城市生活動物的尾巴!以輕鬆療癒的方式,代表著由人類轉換成動物的身分,成為生活於都市的動物其中一員,投入展開這一場奇幻動物派對。
《RGB地景》RGB Landscape
第二章:城市中的野生鄰居(Wildlife Neighbours in the City)
邀請到來自意大利米蘭的二人創作團隊Carnovsky以其標誌性的RGB色彩調色板,展示全新作品《RGB地景》,打造色彩繽紛的光影實驗互動體驗,引領觀眾進入光學奇幻世界了解生物多樣性,沉浸於意大利和香港的城市生態,探索隱藏於其中的原生動物身影,從中明白野生動物與人類一直於繁華鬧市共存。
《城市的共存與平衡》A Mobile of Coexistence
第三章:平衡之力(1)(The Power of Balance)
由香港產品設計師兼藝術家Alize Lam以《城市的共存與平衡》這個互動裝置,邀請觀眾反思共存的關係。裝置靈感來自懸浮於空間中的動態平衡結構,透過一個大型的懸吊式藝術裝置展現,上面的吊飾包括香港常見的動物、人類與建築物等。這座動態吊飾象徵著生態的平衡:如裝置需要力學上的平衡才能維持穩定,一個包容生物多樣性的城市亦仰賴所有生命之間的和諧共處,觀眾亦可一同參與建構這座象徵城市的吊飾,嘗試讓整體保持平衡。
《平衡的和諧》Balanced Harmony
第三章:平衡之力(2)(The Power of Balance)
由本地科技藝術團隊The Collective及視覺藝術家Ruby Mak創作的互動裝置《平衡的和諧》,由螢幕中的巨型迴轉木馬以及現實展場中出現的五組分別代表天空、海洋、陸地、植物、人類的平衡裝置組成。
邀請觀眾共同參與同時踏上平衡裝置,運用自身的平衡力找到其平衡點後,迴轉木馬即啟動轉圈,代表著人類與野生動物維持著微妙的平衡,世界才能夠良好順暢運行,所有生命之間和諧共處,才能維持城市的生物多樣性。
《城市動物寓言》Urban Animal Fables
《如厠訓練》Toilet Training
第四章:自然法則與人為規則之間,誰才是最終的贏家?
(Law of Nature vs. Law of Humans, who wins? )
香港雙人創作組合Stickyline 的《城市動物寓言》以香港人熟悉的「野豬」為主角,率領多隻小豬過馬路的場景,以「排隊過馬路」的超現實方式呈現動物遵守人類規則的荒誕現象。以紙本藝術雕塑創作成俏皮的場景,讓公眾換個角度思考:城市野生動物是否只有遵守人類規則,才可於現今城市生存?
還有一組「如廁中的鴿子」配以The Collective製作的電子互動遊戲裝置《如廁訓練》,觀眾需玩家坐在馬桶上利用手掣杆與按鈕左右移動,找出時機看準從天而降的白鴿大便,透過幽默的互動方式,讓觀眾思考,要求動物遵守人類的規則,是否我們對自然的一種傲慢?
《共生議事廳》Interspecies Council
第五章:如果動物能說話(If Animals Could Talk)
歡迎來到《共生議事廳》,一同用心傾聽成為代議事的十一種都市中不同的「動物鄰居」,展示了11件動物頭飾,在短片中,動物在擁有自己的聲音,能夠發聲時,會表達什麼想法和需求?
在專業藝術家指導下,38位來自港灣學校(The Harbour School)的學生,並基於動物權益教育小組及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提供的實際資訊,代入為「無聲的鄰居」發聲。
第六章:野生鄰居大使(Wildlife Neighbour Ambassadors)
展覽來到最終章,GATE33藝文館與大家分享在地倡議者與保育組織的堅持與故事。只需學會換位思考,真心看見這些生命。讓我們共同探問:如何踏出第一步,真正與萬物和諧共生?